醫院凈化空調設計介紹系列之三
摘自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綜合樓空調設計》
設計單位: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
主要設計人:陸燕 胡仰耆 林霞
一、 醫院空調設計的目的:
1. 提供舒適和醫療需要的熱環境;
2. 對交叉污染,污染源排放進行控制;
3. 滿足消防、節能及特殊醫療設備對空調的要求;
4. 處理區域之間、房間之間的空氣流動壓力關系,達到氣流定向流動;
二、設計依據及準備工作:
研究了美國醫療與健康設施指南,對醫院監護的空調設計要點進行了研究,為室內參數確定和系統設置提供了依據;
三、工程設計特點及對應措施:
1.針對手術室在一般情況下僅采用電加熱的狀況,從節能角度出發,采用了二次回風與電加熱相結合的末端系統;
2.注重氣流流動方向,防止交叉感染;
3.按實際運行及建筑功能特點確定空調水系統;
四、醫院空調設計參數的確定:
醫院內所有為病人提供直接服務的區域(新生兒室、特殊診療室、輔助用房除外)室內空調參數:
1. 溫度:24℃~25℃;
2. 相對濕度:30%~60%;
3. 空氣經過粗效、中效過濾:第一級為比色法30%粗效過濾;第二級為比色法90%的中效過濾;
五.系統設置原則:
1. 對熱濕散發量較高,有潔凈等級要求的房間,均采用全空氣系統;包括手術 部、MEI、CT、DR、檢查室、化驗及自動檢查室
2. 大空間候診區、病房護士站及走廊也采用全空氣系統。
3. 病房、診室,一般檢查室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;但在回風口改用低阻抗過濾器,以降低細菌繁殖的可能
4.應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,考慮避免二次污染及每個空間的溫度能獨立控制;
5.夜間需要空調的只是病房、急診、手術部;
六.空調設計應關注的要點:
各科室名目繁多,房間設備的發熱量、散濕量、氣味、通風柜設置等基礎資料缺乏;使用情況也不明;因此,設計應注意:像自動化驗室這類有3~5KW設備和1~2KW烘干器,顯熱量大的房間。
七.冷熱源設計:
1.冷源:
2臺3200KW的直燃型溴化鋰機組;2臺1230KW多機頭螺桿機組;在全年供冷時間中,有相當長的的時段可利用螺桿機組來滿足部分負荷,而不必使用運行費用較高的溴化鋰吸收機組;
2.熱源:
除了有溴化鋰機組外,還配置了1組總供熱量10%的汽—水熱交換器,以順應過渡季熱負荷很少時的需要。
八.空調水設計:
1.設計要滿足的要求:
(1)滿足內外區的不同溫(濕)度要求;
(2)滿足消除不同房間發熱量的需求;
(3)滿足不同國家病人不同舒適度的要求;
2.空調水系統設計:
(1)采用4管制;
(2)空調冷水:6℃/12℃;
(3)空調熱水:60℃/50℃;
九.門診樓及檢查與檢驗區域的空調設計:
1.設計思想:
(1)各科室之間仍應限制空氣無序流動;
(2)以科室劃分服務范圍,達到管理方便,交叉感染易于控制;
2.門診手術室設計參數與空調設備:
(1)采用凈化風機盤管,Ⅳ級凈化標準;
(2)空氣必須三級過濾;
(3)系統風量:1000m3/h, 1500m3/h兩類;
(4)風機靜壓400pa;
(5)風機噪聲:63Db(A);
(6)配置微穿孔板消聲器和節能雙速風機;
3.各診室、檢查室設計:
(1)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;
(2)新風機組的過濾未粗、中效兩級過濾;
(3)風機盤管設回風箱,并配抗菌過濾器;
4.候診室設全空氣空調系統;
5.檢查室分類與對應措施:
(1)空調負荷特點:
A.一般檢查室:B超、心電圖: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;
B.重要檢查室:體層掃描(CT)、磁共振成像(MRI)、鉬靶、腸胃機室、DR機房等;
a. MRI、CT檢查單元分為設備間、掃描間、控制間;
(a)設備間發熱量4KW;
(b)掃描間發熱量最大:10KW;
b. 鉬靶、腸胃機室、DR機室分為檢查間、控制間;總發熱量在1.2~2.6KW間;
(2)針對醫療設備的空調設計條件不確定性:
A.醫療設備的散熱量和環境要求因設備的不同型號、規格而異;
B.醫療設備所在房間可能在地下,也可能在地上;
C.醫療設備所在房間可能在外區,也可能在內區;
(3)設計采取的對應措施:
A.設計時應有方案考慮;
B.在訂貨后向制造商索取有關資料,再對方案進行認定或修改;
(4)為今后醫療技術改造創造條件的需求:
A.醫療技術房間比較分散;
B.現代醫療設備更新換代快;
(5)為今后醫療技術改造創造條件的措施:
A.只能選用水冷型專用機;
B.設計上配置了100T/h的冷卻系統,并在每層樓預留了冷卻水接口;
(6)醫療技術區空調設計的特殊要求:
A.許多房間需要風壓控制;
a.血液化驗室氣味很重,需要負壓;
b.細胞檢測和生物試驗室應保持正壓;
B.有些設有通風柜的房間需要補風,如:臨床檢驗室、特殊檢測室;
C.排風過濾:為了避免對周圍居民住宅的影響,對于某些通風柜的排風采用活性炭過濾后從屋面排出;
D.考慮中藥配藥時的粉塵,故在房間增加了1臺帶空氣過濾器的循環機組,以加大房間凈化的換氣次數,減少空氣中的藥塵含量;
6.門診區的風壓梯度:
由高到低的順序是:診室—候診—清洗、有污染源的房間、衛生間;
十.病房設計:
1.病房分類:普通病房、隔離病房、重癥監護病房、新生兒病房;
2.病房空調設計:
(1)重癥病房設置了(30?)萬級凈化空調系統;氣流組織為上方送風,至病人頭部的風速不大于0.25m/s,回風門附近的下部;
(2)普通病房設計
A. 普通病房的每一層為一個獨立的病區,包括病房、護士站、治療室、處置室、醫生護士辦公室、配餐室、污洗室等;
B.空調設計內容:
a.系統為4管制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;
b.風機盤管位于病房入口小過道的上方;氣流為上送上回;回風口設抗菌過濾器;其面風速為:1.5m/s;
c.衛生間除了有常規的排風系統外,還增加了較為美觀的掛墻式采暖盤管,以滿足虛弱病人對室溫的需求;盤管熱源是可就近接出的空調熱水管;供水溫度為60℃;
(3)護士站與公共走道采用全空氣定風量系統;可達到強化空氣過濾,減少交叉污染的目的;
(4)配餐室換氣次數為12次/h以上;空調送風由走廊空氣處理系統提供,不設風;室內設脫排油煙機和排風機,前者不使用時,也可使用后者;
十一..手術部設計:手術部是醫院中的技術核心,也是暖通空調要求最高的部門;其設計原則與特點是:
1.房間的溫濕度、新風量、換氣次數、壓力要求等主要技術參數要遵循有關規范求;
2. Ⅰ、Ⅱ級手術室采用:
(1)二次回風,利用二次回風可較大地節省再熱量;
(2)熱水盤管再熱優先;
(3)電加熱微調;
(4)手術室加濕不采用現有的經過化學處理的鍋爐蒸汽,而采用鍋爐蒸汽作為熱源的純水蒸汽;
3.整個手術部各房間的風壓梯度滿足規范要求,同時也滿足某些手術室不使用時仍維持空氣定向流動的要求;
4.手術確保措施:
在所有手術室中,有一間采取確保措施:除了一組正常使用的(由集中系統供冷的)冷盤管外,增設了1組直接蒸發式盤管(另配冷源);此舉的原因是考慮到萬一發生特殊情況,在冷水供應中斷后,仍保持有一間手術室可繼續使用。
十二.空調運行效果:
自從2004年8月竣工驗收后,系統運行良好,達到了設計預期的目標。
1. 在過渡季和夏季的晚間,空調冷源均使用了電動螺桿機組,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經濟性;運行表明,部分負荷時,電動螺桿機組和汽—水換熱器的設置極大地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經濟性;
2. 系統運行中未出現交叉感染現象,各區域的實際運行參數基本達到了設計參數要求;
3. 由于管理原因,部分區域空調水系統的4管制運行并未實質性地啟動,但室內空調實際參數在可接收的范圍內,所以對4管制系統在工程中的大量運用需要進行認真的研究。
深圳市億天凈化技術有限公司是美國TSI(美國特塞)授權全國金牌代理商,經營TSI全套產品,包括:美國TSI塵埃粒子計數器/美國TSI粉塵儀/美國TSI風速儀/美國TSI風速傳感器/美國TSI風量罩/美國TSI壓差計等/美國TSI室內空氣品質儀(含VOC/CO/CO2)/美國TSI流量計/美國TSI超細粒子計數器,以及GE等,服務熱線:400-888-7926